佛山正骨医院 > 运动损伤 > 足踝扭伤

足踝扭伤该怎么处理?

时间:2018年07月26日 18:54:02
来源:佛山正骨骨科医院

  概述·

  足踝扭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,任何年龄均会发病,青壮年尤为多见,好发于各类体育运动中。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由胫骨、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共同构成。内外侧有三角韧带和距腓前后韧带、跟腓韧带以及后侧粗壮的跟腱对踝关节加以保护。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原因往往是足尖向内侧缘过度内翻旋转,从而损伤到较为薄弱的外侧韧带,即内翻崴脚。踝关节内侧副韧带相对较为粗壮,因而外翻崴脚的几率相对较小。外翻损伤多为较大外力损伤导致,常伴有踝关节脱位、骨折、韧带撕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。

  早期足踝扭伤主要表现为足踝内外侧的疼痛,常常会伴有肿胀以及足踝内外侧瘀斑。严重的足踝扭伤可能会造成韧带和关节囊撕裂、足踝骨折、下胫腓联合分离,从而导致踝关节囊松弛,引起足踝失稳,影响日常生活活动。建议严重扭伤患者应及时骨科就诊,借助X线、MRI、超声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,确定是否骨折、软组织损伤程度、是否需要石膏固定及辅具支持、或是否需要手术治疗。

  根据足踝部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级:

  1级:轻度疼痛、肿胀和压痛,没有韧带拉伤和撕裂,一般没有淤血和踝关节不稳,负重行走没有困难,早期急性处理后,后期行康复训练一般恢复较好。

  2级:中度疼痛、肿胀和压痛,可能有淤血,韧带部分撕裂,中度踝关节不稳,负重或行走疼痛,存在一定程度运动丧失和功能障碍。

  3级:严重疼痛、肿胀和压痛,有明显淤血,韧带完全撕裂,关节出现不稳影响负重和行走,严重者伴有足踝部骨折或踝关节脱位。此类患者易出现足踝不稳,需经骨科专业评估后确定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。

  急性扭伤后的紧急处理(PRICE原则)

  Protection:保护。石膏或支具保护患处,使患处不受进一步的损伤。

  Rest:休息。不可走动,让受伤部位得到休息,避免下肢负重。

  Ice:冰敷。降低受伤部位温度,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,控制扭伤区疼痛肿胀。具体方法可用毛巾包裹冰块,敷于患处,冰敷时间约10至15分钟,    可间隔2小时再行冰敷,一天可敷数次。(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患处,防止冻伤)。冰敷仅限于伤后48小时内。

  Compression:加压。可用弹力绷带包裹足踝,减少出血,减轻伤区肿胀。加压力度要适中,不可过紧影响远端循环。

  Elevation:抬高患肢。休息时应抬高患肢,高于心脏水平,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从而减轻肿胀,促进恢复。

  ·稳定后处理·

  一般崴脚损伤48小时后,足踝损伤部位出血停止,此时治疗上应以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和组织液吸收为主。可选用物理因子治疗、中药热敷、针灸、按摩、热敷等治疗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伤区组织液吸收代谢。临床上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超声、激光、红外线、超短波、骨伤治疗仪及中药熏蒸等。

  (吸附式激光、超声波、骨伤治疗仪、红外线治疗)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