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宝宝斜颈,造成斜颈的原因是什么呢?
来源:佛山正骨骨科医院
对于不同的情况,要给予不同的应对方法。所以,爸妈们要分清婴儿斜颈的类型了。
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、生理性:先天姿势不当的斜颈:一般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姿势不对,一直保持侧着头的习惯,或是在生产时头颈受到牵拉。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暂时的,属于生理性的斜颈,出生3个月后会随着宝宝肌肉的生长,能够自己控制、牵拉,斜颈就会慢慢恢复,这种情况是不用治疗,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。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。
2、病理性:
A.肌肉强拉的斜颈:
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,颈部可见明显肿块。对于这种情况,目前认为,肌性斜颈是颈部的胸锁乳突肌过度紧张或者没有完全拉伸开,导致头部歪向一侧,这种情况时最常见的。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: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,导致肌肉缺血、纤维化。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,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。80%的肌性斜颈通过按摩放松宝宝肩颈部的胸锁乳突肌,斜颈的情况会随着肌肉的松弛自行缓解等理疗方式可治好,20%到1岁没有好转的,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。
B.眼源性斜颈:
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,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。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,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,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。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,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,之前确诊不了,需定期复查。
C.骨头歪斜的斜颈:
颈部支撑的骨头有畸形导致的斜颈最为严重,甚至会压迫到颈椎的神经。 表现为宝宝出生后即出现斜颈,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,也叫短颈综合征。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,如果出现颈椎滑脱、疼痛,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。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,还需配合功能锻炼。如果出生2个月后的宝宝仍旧头歪向一侧,颈部两侧肌肉不一致,需要及时去专门的儿科医院就诊,明确斜颈的类型,积极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的发展。
先天性
常见造成斜颈症的原因有1/300是先天性,通常一出生就会发现的,可分成三种:
1.宝宝在妈妈子宫内习惯某个位置因而固定一个姿势,尤其是双胞胎宝宝在子宫内较为拥挤,更容易有固定姿势的问题。
2.颈部左右两侧的胸锁乳突肌,从耳朵后的乳突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的肌肉,负责头颈部上下左右各方向的运动)先天异常。
3.生产过程较为困难,像是有些头部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宝宝,很容易不小心被扭到或被拉到了。
后天性
撇除先天因素,就是后天造成的斜颈。不过,这类型后天造成宝宝斜颈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少。
1.受到病毒感染而造成斜颈。理论上,未满3个月的宝宝不会生病感冒,这是因为体内传承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,然而直到6个月才会逐渐自己制造抗体产生保护力,因此,如果不小心于3~6个月的空窗期受到感染,咽喉可能会肿痛,使得脖子好像不太能动。此外,若是看病服药,有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而使其肌肉僵硬,产生歪脖子的现象。
2.胃食道逆流的宝宝可能会有呕吐的动作,一用力,脖子好像被卡住了。
3.更换尿布不小心拉到,都有可能让宝宝的脖子像卡住了一样固定维持某一姿势。
4.如果宝宝的眼睛有问题,像是斜视,为了克服眼球活动不良而略微转头,也会看起来像是斜颈。
询问病史,再做身体检查
通常爸妈会先发现宝宝好像总是头歪着一边、左右两边的颈椎活动范围有明显差别,或是于颈部发现不明硬块,因而求助于儿科医生。当这类型宝宝来到诊间,儿科医生通常会先询问病史,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性,再将宝宝摊正进行身体检查。有些宝宝除了脊椎有问题,髋关节发育不良也可能使得整个身体歪向一边,因而造成斜颈。
爸妈放轻松别过度紧张
在门诊之中,大部分的爸妈都非常紧张,不断地跟医生强调?“每次换尿布或是睡眠都是同一姿势,宝宝没有办法转头!”试着拿着小东西在宝宝眼前左右摇晃,如果宝宝看到会动的东西,头颈就会跟着转,大多是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婴儿斜颈的纠正方法
除了以上需要手术治疗的病理性斜颈,其他的斜颈情况都能通过正确的纠正方法得到缓解。那么,婴儿斜颈有哪些纠正方法呢?
医生通过简单的查体就能确定孩子是否有斜颈。如果孩子颈部较短的一侧没有摸到形似橄榄的小包块,只要经常纠正孩子的睡眠姿势,尽可能保持孩子头部处于中位就可以了。如果孩子颈部出现小包块,家长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在家给孩子进行颈部按摩和伸张练习。
如果孩子出生2~3个月后,颈部肌肉张力和长度仍然不一致,医生就会请物理治疗师介入。物理治疗师会通过协调性的练习伸张较短一侧的颈部肌肉——胸锁乳突肌。一般经过2~3个月的治疗,斜颈就能得到纠正。除此之外,以下的动作也是有利于改善婴儿斜颈的。
1、热敷:局部热敷,使绷紧的肌肉放松,每次约20分钟。
2、按摩:用指尖操作以松弛硬块,每次5分钟左右。
3、被动伸张运动:每回动作重复20次。
4、周围环境的调整:吸引病人把脸转向患侧。光线、声音、玩具放置皆在患侧。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
对于任何病症,都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期。对于婴儿斜颈也是如此。那么,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是什么时候呢?
6个月
因为一直睡同一侧,头、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。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,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,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,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。
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,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,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~4周以上,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。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,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,即偏斜侧低,对侧高,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。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,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,终致不可挽回。
2岁以内
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,切断纤维化的肌肉。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,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,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。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,即使做了手术,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。